常见情况应对篇
母乳性腹泻: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,一方面母乳就是好消化吸收,另外母乳中含大量人乳低聚糖,导致宝宝肠蠕动加快。这种轻微的腹泻比干便更利于宝宝细窄又不成熟的肠道,是宝宝保护肠道的一种表现。只要宝宝精神、生长曲线都没问题,做好屁屁护理就行。
吐奶:这个月龄的宝宝经常让新手爸妈崩溃的就是吐奶问题,睡着睡着会吐奶,刚刚吃完会吐奶,啥也没干也会吐奶……我们总会觉得“吐奶”是多么难受的啊,宝宝经常吐奶是不是有啥不正常的?
其实,“吐奶”是非常常见且正常的。这是因为,人体在胃与食管有“贲门”相连接,而小宝宝贲门松弛,且胃呈水平位置,容量小。加上喂奶姿势不对,吃得太快等吞入太多空气,就容易发生吐奶了。
应对吐奶最有效的就是“时间”,没有任何被证实有效的办法可以让宝宝不吐奶。但注意正确的哺乳/瓶喂姿势,可以很好地减少空气吞入。
肠胀气:不知道怎么判断肠胀气的新手爸爸妈妈们,可以用手摸宝宝的肚子,如果宝宝的肚子紧绷发胀,轻敲还会有鸣声,宝宝放屁明显变多,声音大,泡沫便便等,那很有可能是肠胀气。
针对肠胀气,可以采用后躺式哺乳、奶后竖抱拍嗝20分钟、两餐奶直接做排气操、顺时针按摩肚子、宝宝哭闹时飞机抱、让宝宝趴在爸爸妈妈的肚子上。如果这些都不行,母乳妈妈可暂时选择性忌口一些食物,比如:淀粉类食物,豆类,奶类,鸡蛋等,看看能否缓解宝宝胀气不适。
猛涨期:在宝宝3-6周间,会经历第二次猛涨期,对于奶量的需求会增大,会频繁吃奶,吃奶烦躁扯乳头,似乎总是吃不饱,同时伴随着睡眠倒退、夜醒增多、情绪烦躁等,这是每个宝宝都会正常经历的生长发育过程。爸爸妈妈们不要太过焦虑。按需哺乳的应对猛涨期的最佳办法,及时回应宝宝需求,还可以通过音乐、出去走走、抚摸小肚子等安抚宝宝情绪,千万要挺住,不要过早的添加奶粉,容易影响母乳的分泌。
口欲期:有些宝宝在2月龄的时候,可能会出现吃手的情况,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因为卫生而阻止。实际上,“吃手”是宝宝进入口欲期的表现,这是宝宝成长的一次飞跃,表明宝宝已经意识到手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了。同时,“吃手”也能锻炼宝宝手眼协调和手指分化的能力。
爸爸妈妈们这时候要做的就是保证宝宝双手卫生,顺应宝宝的“吃手”需求,如果宝宝流口水太多,就要勤给宝宝擦嘴,预防口水疹。如果爸爸妈妈实在不希望宝宝吃手,那可以选择一些高品质的牙胶、安抚奶嘴等来代替。
攒肚:在大约6周左右,宝宝的消化能力增强,更能充分吸收母乳中的营养成分。母乳宝宝会出现攒肚的情况,这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,不需要特殊干预,过多预反而容易来意外的风险。
有些人一看到宝宝几天不拉屎就着急,又是益生菌,又是开塞露,实际上,只要摄入量充足,便便形性状也好,体重增长正常、精神状态好,吃喝拉撒玩睡都无异常,那就不用管的。如果爸爸妈妈一定要做点啥,那就给宝宝做做抚触和排气操吧~
好了,2月龄宝宝的喂养要点和原则,已经给大家总结出来了,有需要的新手爸妈们和月嫂姐姐们记得点赞收藏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