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出生以后,吃喝拉撒就成为父母重点关注的目标,但是新手爸妈们往往只注重一些表面现象。例如宝宝睡一会儿就醒来,到处找乳房,宝宝哭得比较厉害,宝宝吃完母乳之后还能吃下很多奶粉等,把这些归结于“没吃饱”,从而怀疑母乳不足。实际上,实际上这些都不是饥饿特有的表现,判断宝宝的摄入,需要根据客观排出量来“量出为入”,也就是说,衡量宝宝吃饱没吃饱,看大小便是一个很客观的判断方法。另外一个指标,就是生长发育,评估生长发育需要包含很多内容,其中最为直观的身高和体重。
尿裤很客观
产后早期,在宝宝哭闹时我们总担心他饿了,但宝宝哭闹的原因有很多,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从侧面了解他。新生宝宝尿裤的内容物会在一周之内发生变化,这个变化可以帮助你了解喂养是否进行良好,如果你有任何担忧,都可以与医生或者哺乳顾问联系。在每24小时喂养8~12的情况下,宝宝的排出量达到下面所说的量,基本上就可以说明摄入是足够的了,而且这个次数很客观,排除了我们“感觉”而带来的误差。
注:大小便在次数足够的情况下,量多为宜。但大小便需要结合起来看,并且参考宝宝的体重变化,如果小便次数少一点,但大便次数多可能大便的同时有小便出现,或者大便次数少一些,但小便次数充足;还有一些宝宝大便次数少,但是一次量很大,都是可能的。综合评估下来,宝宝有可能仍然是摄入足够的,这需要持续观察,保持哺乳的节奏。